从绿城到蓝城,宋卫平也在地产黄金时代向白银时代的转变与冲击中,不断地经受着市场浪潮的洗礼。并在2014年5月,完成绿城房产上市板块与融创中国的交割之后,最终确定了以代建为基础的传统领域,向养老、农业、健康等朝阳领域的转型。
临近花甲、二次创业的蓝城中国掌门人宋卫平,一个月前刚对外界表示南山有鸟、三年不鸣;马上就按耐不住要在上市之路飞出点名堂了——2014年9月26日,百威国际(公告显示,向认购方绿城中国(03900. HK)主席宋卫平配售8.25亿股新股,成交额8300万港元,已发行股本约40.82%,涉资金额4.67亿元。
这也意味着,宋卫平持有近41%的百威国际股份,之前外界猜测的借壳上市获得了印证。
而根据《收购守则》规定,入股超过30%,需要申请清洗豁免避免引发全面收购。买方在成为拥有超过30%普通股股东后的24个月内,累计注入资产的任一指标高于壳公司的收益、市值、资产、盈利、股本等五个测试指标中任何一条的100%,则该交易构成非常重大交易,该注入可能要以IPO申请的标准来审批。因此,要把壳丢空24个月,即两年之后,才能完成资产注入。这也从侧面进一步佐证了宋卫平的蓝城集团之前透露的,将于3年后港股上市的目标。
9月28日,该消息得到了宋卫平本人的确认。他表示,借壳百威国际后,首先注入的资产将是蓝城旗下的养老业务和医院资产。
据了解,蓝城的养老业务构架主要以养生养老项目开发、学院式养老社区运营、养老护理服务及运营三大块为主。目前,颐乐学院已经基本覆盖了一、二线所学校。
20年前,宋卫平带领的绿城,主要以传统房地产开发及代建为主。从2005年开始涉足政府保障房代建,2009年开始涉足商业代建,2011年涉足养老,2012年涉足农业,2013年下半年开始对大数据云服务研究准备。
从绿城到蓝城,宋卫平也在地产黄金时代向白银时代的转变与冲击中,不断地经受着市场浪潮的洗礼。并在2014年5月,完成绿城房产上市板块与融创中国的交割之后,最终确定了以代建为基础的传统领域,向养老、农业、健康等朝阳领域的转型。
宋卫平在今年5月的绿城融创股权洽购发布会上说过的话,至今令人记忆犹新:丢掉一个传统地产开发模式的宋卫平,可能会找到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做养老地产的宋卫平。
2013年,绿城以553.8亿元的销售额跻身2013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,净利润44.43亿元,同比增长4.4%,企业的净资产负债率也降到60.1%。
选择了二次创业的宋卫平,在蓝城的转型上进行了自身短板的规避。将过去的纯自投开发运营项目,转为了仅运营代建模式,这其中包含了政府代建、商业代建、资本代建等方面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14年9月19日,蓝城集团已签约代建项目170个,总占地面积2000多万平米,总建筑面积4000多万平米,预计总可售金额1800多亿元。其中,主要以政府代建为主,包含保障性住房,以及科技产业园、城市综合体在内的公共服务等两大类业务范围。
据统计,2014年前8个月,蓝城建设新增8个政府代建项目,总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,连续数年增长率超过10%。相比颐养板块和现代农业,代建可以算作是蓝城主体中最具规模化的业务。
在蓝城的组成部分中,除了代建、养老、农业和健康四大核心业务以外,还包括建筑、科技、景观、装饰、电商、成本、营销、贸易、商业、酒店管理等全产业链的资源体系及物业、教育、医疗等云服务生活平台。并正在向生活综合服务商进行转型升级。
根据绿城物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杨掌法提供的数据:截至2014年上半年,绿城物业(归属蓝城之后,原品牌名不变)已经进入全国123个城市,服务面积超过1.2亿平方米。目前,绿城物业在北京、安徽、上海、湖北、湖南、河南和浙江绍兴、舟山、嘉兴、慈溪、金华、宁波等地设立15个分(子)公司。接管的物业类型有别墅、多层公寓、小高层公寓、写字楼、酒店式高层公寓、学校等。已成为国内介入咨询和接管面积最大、类型最多、覆盖区域最广的物业管理企业之一。
对比今年6月上市的彩生活服务集团(01778.HK),仅用了三天时间,就创造55.6亿市值,超过母公司花样年控股3.2亿港币的例子。业内普遍看好蓝城旗下的绿城物业,认为其在香港资本市场的估值或可超越彩生活。
而宋卫平也表示,旗下代建、养老、农业、物业将会选择合适的时机,分别上市。
从苛求建筑完美,到顺应时代转变,宋卫平的二次创业作品——蓝城中国,在今年9月19日的北京首次品牌亮相上,获得了55亿元的品牌价值预估。
但作为杭州本土的房产同行及资本市场业内人士来说,却并不普遍看好,仅能用拭目以待来形容——一家地产基金公司高层人士认为: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,宋卫平带领的团队从之前的不计成本做豪宅、做精品,不得不向仅有3%政府代建利润的成本严格管控专家转变。虽然风险小、较稳定,但能否真的规避过去财务融资弱、资金回笼慢的短板,还需要进一步的自我突破。
业内人士分析,整个房地产行业都在随着经济转向的大趋势进行转型,蓝城的起步,比起万达、万科、恒大的率先转型,已经迟了一步。能否适应行业的资源重新配置和优化整合细化发展,还有待静观。
而在杭州本地房地产同行看来,蓝城做好的可能性很大,但关键是适应市场,找到正确的出路。
杭州一位本地房企总经理认为,当年孙宏斌在融创之前,也做了一家叫顺驰的企业。老宋的二次创业,重新树立一个品牌不容易。老宋那么执着,蓝城做好的可能性也很大。房地产发展到现在,只要开发商把它当一个房企发展,不再过多的赋予很多其他角色,特别是把社会角色去掉,回归企业本身,一定会有市场份额。
中国的养老地产也许未来是方向,但要走的路还是很艰巨的,模式、产品、空置率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。市场变革、行业洗牌、高库存低去化,如何适应市场,还需要找到正确的出路。一家房企负责人表示。
不过,宋卫平认为:错误总是避免不了。我只要在世界上活一天,在坟墓里都会记挂哪里的干挂石材有没有掉下来。在品质的共同坚守里面,对于社会责任,我们大家一起来坚守。
《房企观察录》是新华网房地产事业中心制作出品的一档企业观察栏目,通过对企业开发思路和开发细节的梳理、分析,致力于探寻中国房地产发展和城市生活的多种可能。
|